引入自动化灌溉,节省人力成本,提升大芥菜产业利润空间。 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摄
西江日报记者 张苑卉 特约记者 凌杰 通讯员 李世磊
冬日阳光下,种植户黄成威在大芥菜基地看着长势喜人的大芥菜,喜上眉梢。“每年过冬,大芥菜都是广宁人民饭桌上的热门菜,而扶楼村爽脆甘甜无渣的大芥菜更是受欢迎!”黄成威告诉记者,近几天的销售情况很好,他预计冬至前后的数天,卖个几万斤的大芥菜不在话下。
优渥自然环境造就明星农产品
扶楼村位于广宁县南街街道,距离县城不到十分钟的车程,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。这里气候温和,阳光充沛,土地肥沃,冬日昼夜温差大,常遇霜冻,故该地种植出来的大芥菜清甜爽脆,入口无渣。
“我们村种植大芥菜的历史已经有七八十年,扶楼大芥菜具有粗生快长、高产稳产等特点,一般在秋收后种植,在收割后的农田种大芥菜,土地肥沃而湿润,种出来的大芥菜植株高,味道好,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。”南街街道扶楼村村支书黄金勋表示,大芥菜可种两批次,收获期更长达4个月,成为大家冬种的首选。因为大芥菜的品质好,每年都有固定的收购商向村民收购。同时,大芥菜还供应给县城的饭店和菜市场。
近些年,扶楼村的大芥菜在广宁周边地区名声大噪,举办芥菜节拍卖的芥菜王,价格也是一年比一年高。据悉,今年举办的第五届芥菜节,便已经拍卖出6800元一棵的“芥菜王”,为历史之最。
开荒地与机械化拓宽大芥菜种植空间
作为扶楼村大芥菜合作社的负责人,从2019年成立至今,黄成威一直想增加大芥菜产业种植的面积,“越来越多人种植,我们扶楼大芥菜的产业规模才更大,才能向品牌化发展。”黄成威表示,通过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形式,合作社指导村民种植,并免费赠送种苗给有需要的村民,从而带动村内大芥菜产业发展。
去年,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已经有280多亩,成为大芥菜产业的“带头人”。而今年,黄成威更是利用整治撂荒耕地的契机,流转了180亩的冬闲地,让合作社的种植规模达到460多亩。
种植面积提上来,合作社下一步便想要提升大芥菜产业的利润空间,为此,黄成威与社员一同引入了大机械和自动化灌溉系统。黄成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以前浇灌大芥菜时,需要50名农民同时工作,才能保证农田得到全面灌溉,现在引入了自动化灌溉系统,只需要4个人便可以管理460多亩的灌溉工作。他预计今年利润空间能提升20%至30%。
多元化发展为产业注入活力
日前,广宁名厨谭志军来到扶楼大芥菜种植基地,为其餐馆新菜单“芥菜宴”挑选食材。“大厨们给我们介绍资源和人脉,不少珠三角的餐饮店都直接到村里面订购芥菜,有些意向订单更排到了明年。”黄金勋表示,扶楼村每天都有600多斤的芥菜运送到广州、佛山等地的餐馆,大幅增加村民收入。
近年来,扶楼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,连续五年举办扶楼芥菜节,推动“一村一品”大芥菜特色产业发展。村集体还联同合作社积极向农户推广大芥菜种植新技术,开展与大芥菜有关的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。目前,扶楼村芥菜种植面积达600多亩,年产值630万元,有效地促进了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和村民增收致富。
经过近年的品牌打造,扶楼大芥菜的价格也从每斤1元上升至平均每斤3元到4元。据悉,现阶段扶楼村正积极申请省名优产品,继续打响扶楼大芥菜的品牌。并利用互联网+示范基地的模式,通过注册商标,打造“三品一标”品牌,当前,扶楼大芥菜已经在多个电商平台上线,不少农户也在农闲时做起带货直播。
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