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会沙糖桔销售旺季,产品销往省内外。
文/图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
沙糖桔在四会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,尤以黄田镇出产的为正宗。从明朝崇祯年间开始,四会每年都向朝廷进贡四会柑橘,并成为定制,沿袭至清代乾隆年间。21世纪以来,四会沙糖桔经过四会市政府与农户齐心协力,不断做大做强,收获“中国柑桔之乡”“中国名优果品”“国家无公害产品”等荣誉。
四会翠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翠云乘着四会沙糖桔发展浪潮,刚毕业出来就从事沙糖桔销售,后来与丈夫承包100多亩土地种植沙糖桔。“我人生第一桶金就是因沙糖桔而来。”她说,“当地不少农户也是以因种植沙糖桔而盖房买车。”天有不测风云。2008年和2009年,四会当地沙糖桔受冰雪灾害和黄龙病影响,种植面积锐减。果场的果树损失殆尽,何翠云无奈只好改行做养殖。
黄龙病能毁掉果树,但毁不掉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。据了解,北回归线横跨四会,常年平均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,无霜期长,土壤多为沙质土,适合沙糖桔生长。
10年来,何翠云一直放不下心中那份沙糖桔情结,同合伙人一起带着技术人员在四会、清远等地试验复种,但收效甚微。“我们不会放弃,一定要想办法成功复种。”她说。
在肇庆和四会各级农业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,何翠云和技术人员一起从柑桔的种苗培育、种植密度、土壤修复、施肥平衡、田间管护等方面入手,终于摸索出一套绿色种植技术。2018年7月,何翠云和合伙人创立了四会翠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,建设了沙糖桔千亩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、柑桔无病毒苗繁育基地和农产品初加工厂。
何翠云表示,四会一些沙糖桔种植户以前追求高效益,大量使用农药化肥,导致土壤受损。通过翻土、埋肥等措施先行对土壤进行修复,选取无病毒优质苗木进行种植。
基地采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,将浇水和施肥二合为一,通过管道定时定量浇灌到树头,提高了效率,还节省了成本。为确保沙糖桔的品质,冬肥以花生麸为主,而夏肥使用有机质肥。同时根据树苗不同生长时间,补充一些微量元素,使树苗更加强壮,抵御病虫害。
针对黄龙病问题,何翠云借助生物防治,附以害虫引诱球、自动清虫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技术,及时清除病株,有效控制黄龙病。“我们不使用除草剂,还铺设地布,以减少杂草生长。”她说。
记者随机摘下该公司种植的两个沙糖桔并切开,发现果肉紧致而多汁,尝了一口,果肉清甜,还含有一股蜜香味。“清甜、起沙、肉脆、化渣、无核、汁水多,这些都是四会沙糖桔突出优点。”何翠云说,“我们基地沙糖桔平均糖度在12度到14度,部分可以达到16度。而一般水果10度左右就有甜味。”
该公司目前种植沙糖桔面积约1100亩,年产量约50万公斤。该公司与另外5家农业主体,建成如今的四会市沙糖桔省级现代产业园,借助机械分拣、生产果汁、果酒、罐头等深加工产品,深挖沙糖桔附加值。公司还采用“公司+党员+合作社+农户”的方式辐射带动900多户农户种植沙糖桔5000多亩。
“现在沙糖桔当季,市民可以前来摘果、品果。”何翠云说,“我们还依托便捷物流,让外地消费者也能品尝到这份甜蜜。”未来,她准备向产业融合方面发展,利用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,结合四会古邑道精品旅游线路建设,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业开发产业。